Chinese Domestic Violence

转自@陶瑞 TaoRay in X.com

谷歌华裔工程师杀妻案传得沸沸扬扬。我给大家揭露一个内幕:中国留学生中的情侣暴力情况尤为严重,明显高于其他族裔。10年前一个大会请我去演讲,同台的还有伯克利大学的招生办主任、SAT副总裁和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学生处主任,我们四个一起探讨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嘉宾中还有一位白宫中国问题最高顾问。今天我就把我们讨论的一些内幕告诉大家。

这个会议非常著名,从哈佛大学到普通的公立学校,各个大学的招生官以及做学生工作的人都会参加。也有白宫、国务院、移民局的政府官员前来交流经验。大约10年前,中国留学生人数暴涨,超越了日本成为第一留学大国,所以大会就搞了个讨论中国留学生的专场。其实我不是做学生工作的,也不是我的专业,我对这个话题不甚了解。但是我估计3个白人讨论华人学生的问题,有些种族不正确,所以就请了我这个华裔学者去装点门面。其实我之前对这个会议一无所知,是会议委托了其他大牌教授邀请的我,我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是碍于朋友的面子就去了。但没想到场面非常火爆,会场当时有几千名观众来听我们四个演讲和讨论,其中还有一位白宫高级政策顾问,常年主管中国外交问题。就是他和基辛格促成了中美建交,我们在会后进行了许多深入的交流。

密西根州立大学当年是美国大学里有最多中国留学生的。我记得当时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学生处主任说,他们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一般是不太会惹上法律麻烦的,犯罪率很低,不像很多其他留学生群体容易惹上酒驾或者吸毒的问题。但是有一个问题却明显高于其他留学生群体,也高于美国本土学生,就是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情侣之间大打出手的情况非常常见,经常搞到警察出动。

当时他讲完这番话以后,在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个大学的招生官都非常认同。每个学校关于学生的问题以及犯罪率等统计数字都是不公开的,所以之前大家也不知道这是个普遍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学校的个例。当时大家问我原因。我推测说,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量研究证明儿童期间和兄弟姐妹一起长大对于社会人格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大部分中国学生在这方面都是缺乏的。这些被家长们众星拱月捧大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们,他们成长时接触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是和现实有相当大的距离的。而他们第一次步入社会,就远渡重洋,完全离开家人的管束,口袋又有钱,又通常是第一次谈恋爱,所以有可能导致出问题的比例较高。

第二,家庭暴力在国内很少上升到刑事问题,也很少有人“多管闲事”。但是在美国,邻居同事们看到夫妻大打出手是会报警的。我就见过有情况是,警察来了以后,小两口子哭着说没事,央求警察不要把他们带走,但是无济于事。

既然我已经写了这条帖子,我就也把会议上的一些其他内幕信息告诉大家。

伯克利的招生主任透露,他当了几十年的招生官,当他看到一个学生的申请材料时大概脑子里面就会形成一个对申请者的印象,而且这个印象是相当准确的。但他发现,他的判断对于中国的申请材料完全不适用。实际情况往往是最好和最差的学生都来自中国,让人摸不着头脑。听众中的各校招生官们也纷纷表示赞同。

原来中国的学生大量使用中介来帮助他们书写申请材料,并且只有中国学生会如此热衷于使用中介。许多中介号称他们与伯克利有合作,通过他们申请可以有更大的几率成功。伯克利曾经花了大力气去中国澄清他们不会和任何中介合作,但是结果家长们宁可相信中介也不相信学校。中介只要给家长们说,这种台底下的交易怎么可能拿到桌面上,家长们就会对他们深信不疑。

College Board(做SAT考试的公司)的副总裁说,中国的学生平均成绩是最高的,远高于其他的国际学生群体以及美国学生。但是由于中国学生信任中介,所以往往不愿意申请更好的学校(SAT拥有学生递交成绩给哪些学校的数据)。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分析道,因为中介是流水线作业,走的是量而不是质。他们一定会打压学生的期望值,申请一些普通的学校,而不是录取率极地的学校,这样才能提高成功率。

由于无法通过成绩和申请材料直接判断出中国留学生的质量,伯克利于是采用了面试的制度(只会面试中国申请者)。但是学校并没有经历亲自面试,于是就外包给一个公司来做。这个公司总部在上海,该公司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面试学生,然后给学校反馈一个分数(0到10分的区间)。伯克利的招生办主任说,这一招非常好用,自从面试以后,学生的质量就提高了。我当时就问,你们一定没有尝试很多年吧?他说对,只使用了一年。我接着说:我打赌几年以后就不管用了,因为凡是打分的系统,一定是有题库和标准的,没几年中介就会摸到窍门。最后你们还是只能收到会应试的学生。

当然我这里说的是中国来的留学生,而不是常青藤常年歧视的华裔学生。因为大量研究表明,华裔学生并不会因为考试分数高而能力低下,至少不会比黑人能力差。所以在哈佛的时候,我强烈反对针对亚裔学生的种族配额制。

当时伯克利的招生办主任、密歇根州立的学生处主任、SAT的副总裁我们四个同台演讲,揭示了很多关于中国留学生的内幕,奇葩的中式女权和小粉红的心态。早上那个帖子我讲了中国留学生情侣间的暴力比例远高于其它群体。有一点我还没讲,就是中国留学生里女生打男生和男生打女一样普遍。这令很多学校的官员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在其他群体里面,一般都是男生的主动暴力比较高。当然我也不知道中国女人如此彪悍的具体原因,但我给出了我的猜测:

10年前女权运动在西方并没有如今这么猖狂。当时就有研究发现欧美的女学生普遍心理上认为自己在学习和事业方面不如男生。但是这个研究在中国却有不一样的发现,就是中国女学生心理上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男生一样强。当时这个研究一出来就名声大噪,中国教育瞬时就受到许多西方女权和左派进步分子的吹捧。

我觉得其实并不是中国的教育多么强调性别平等,而是在考试排名的模式下,男女同台竞争,大家都没有什么选择权。可能这造就了中国女生彪悍的性格吧。另外就是独生子女政策下,大家不是小皇帝就是小公主,谁也不会吃亏让着谁。

关于那个发现中国女生彪悍的研究我想再多说两句。这个研究也发现中国的女生其实非常双标,一方面觉得自己比男生什么都强,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身为女生被男生照顾、给钱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当年审视过这个研究的原始数据,是我的一个哈佛同事好友做的。给我的感受就是中国女中学生觉得在社会分配上必须要和男的拿的一样多,也要拥有一样的社会期望值,不能强调女生要特别为家庭付出什么,但是在男女关系中女生必须拿的更多,要男生照顾和请客,同时日后男的要赚钱养家,但也不能要求女的做菜看娃。当然这个发现被西方女权给忽视了,也不对外宣传。我看到时也颇为震惊,没有想到中国中学女生的思想如此“奇葩”。当然这些内容我都没有在大会上分享。

说回大会,会议中还有一点非常有意思,密西根州立大学的学生处主任说,他们调查发现中国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虽然来美国学习,但是鄙视美国的制度,也看不起美国同学(大部分留学生也确实要比州立大学的本土学生富裕)。估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小粉红心态,只是10年前还没有小粉红这个词。当这位主任说出这个话时,会场中的人们也是纷纷表示赞同,看来这也是大家的普遍观察。

借着这个话题伯克利的招生办主任还补充道,当年伯克利有些课上碰巧全部都是中国学生,教授也是华裔。于是中国学生拒绝使用英文,要求用中文上课和写作业,不然就是对他们的歧视。结果在伯克利这种极左的地方,真的就有很多教授支持他们,甚至拿出美国宪法说美国法律没有规定官方语言是英文,逼迫别人使用英文是白人至上主义。最后为了应对这件事,伯克利在自己的校规里加上了一条新规定:伯克利的官方语言是英文。学校领导之前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学生奇葩到来美国留学但拒绝说英文的。

这次讨论给我最大的观察就是中国人走到哪里,哪里的制度和规则就要被挑战。当然我说的并不一定全部都是负面的。就像我之前说的,大家观察的普遍共识是,最优秀的学生和最差劲、最奇葩的学生往往都是中国人。

我所说的这些现象都是没有具体公开的统计数据的,因为关于犯罪率和学生心理调查的数据都是各个学校的内部资料,是不会对公众公开的。但是这个会议最大的收获就在于,大家发现所讨论的问题没有一样是学校的个例。当伯克利大学和密歇根大学讲出他们的数据时,不但两个大学互相印证了(而且伯克利和密歇根州立在排名上还是有挺大差距的,但面临的中国留学生的问题却一样),台下的几千名听众,来自全美各个大学的招生官和做学生工作的都纷纷赞同,这时大家才惊讶地发现这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而且是名校和普通大学并无区别,大家都有同样的观察。

就像我所说的,我估计被邀请来是用作装点门面的。3个白人当着几千人的面讲中国学生有点政治不正确,所以邀请了我这个华裔,4个人同台演讲。我不做学生工作,这也不是我的专业,但我喜欢思考社会议题,于是我给出了我自己的分析和看法,试图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也许不全面,欢迎网友们补充。另外这是10年前的会议了,如今可能有不一样的光景。

那次会议上还有许多联邦政府官员出席听我们演讲,我还结交了一位白宫高级政策顾问,常年主管中国问题。就是他和基辛格、尼克松促成了中美建交,后来又在香港回归时代表美国政府和中英斡旋。我们一起共进了晚餐,我开车把他送走,一路上聊了很多事情。这个人可谓是过去中美外交里最重要的政治人物,他也代表了一代拥抱熊猫派。遥想当年我们的交流,再结合当今局势的发展,有很多感慨。

日后我会把我的一些见闻逐渐和大家分享。过几天我再给大家仔细讲讲达沃斯的事情,为什么达沃斯的参会者都变成了拥护社会主义的左派,这些人闭门会议的时候都在讨论什么内容,以及这些精英聚会这些年都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