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无我,何来杀人?

《大般(bō)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提到的“佛性”概念在晋朝引发过一场大论战,后来又深刻影响到禅宗。今天我们在很多寺庙里都能看到“常乐我净”四个大字,这就是《大般涅槃经》的流风遗韵。

顾名思义,《大般涅槃经》是以“涅槃”为主题的经典,可以归入以涅槃为主题的涅槃系。不过,“大”表示大乘佛教,“般”表示般若,所以这部经典也可以归入般若系,和《金刚经》《心经》属于同一个分类。

《金刚经》的全名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心经》的全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都在强调般若。“般若”是梵文的音译,意译大约就是“智慧”,但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够看透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是想象的共同体,不由自主,没有自性,不能恒存,简言之就是“空”的智慧。

《金刚经》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心经》讲“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些都属于般若智慧下的见解。

佛也杀人

你可能在电影、电视剧里听过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怎么会跟屠刀、杀人联系在一起?你别说,佛陀还真杀过人。佛陀不但杀过人,而且自己供认不讳。故事在《大般涅槃经》里记得明明白白——

某次在给弟子传道的时候,佛陀提出了一个很感人的命题,说菩萨在修行“四无量”的时候,会进入“极爱一子”的境界,把芸芸众生都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来看。

如果有人敬佛拜佛,有人拿刀砍佛,菩萨应该厚此薄彼吗?当然不应该,只应该对他们一视同仁,都当亲生儿女来看。你爱,或不爱,杀,或不杀,菩萨都会爱你。

当佛陀讲完大爱的情怀,旁边的弟子大迦叶(shè)非但没有感动,反而糊涂了。他问佛陀说:

“之前您不是讲过,您前世做国王的时候修行四无量,杀了不少婆罗门,我就不理解了。那时候如果您真的修成了四无量,那就不但不会杀婆罗门,反而会像爱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爱他们;但如果您那时候还没修成四无量,那您杀了这么多人,早该下地狱了,为什么现在反而成佛了呢?您这种修为,好像还不如我师弟须菩提呢。”

佛陀回答说:

“你可不能这么责备我,我怎么可能害人呢?就算蚊子的嘴能伸到海底,我也不会害人。就算水变成坚硬的东西,火变成冷的,我也不会害人……”

佛陀讲了很多这种赌咒发誓的话,终于向大迦叶解释说:

“我那时候是因为爱才杀的人,并不是因为心怀恶念。好比一对夫妻只有一个独生子,非常疼爱,这孩子犯了法,父母因为害怕就把他杀了。虽然杀了他,但不是怀着恶心去杀的。”

补充:熊逸[1]

继续听佛陀的解释:

“菩萨的心态和这对夫妻是一样的,如果发现有谁诽谤大乘佛教,就用鞭子抽他们,或者杀掉他们,这是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悔改。菩萨操心的是,只要能让众生修行大乘佛法,倒也不妨方便行事。被我杀掉的那些婆罗门死后堕入阿鼻地狱,就会生出三种反思:

第一,我这是在哪儿啊?这样一想,发现自己呆在阿鼻地狱里,有的是苦头要吃。
第二,我是从哪里来的啊?这样一想,就想到自己是从六道轮回当中的人道来的。
第三,我是遭了什么报应才下地狱的呢?这样一想,就想到自己是因为诽谤大乘佛教的经典,被国王杀了,这才下了地狱。

等他们反省好了,明白事理了,对大乘佛教的经典生出敬仰之心了,立刻就死掉了。”

十劫

佛教用“劫”表示很长的时间,这不是原创,而是古代印度各个宗教共通的。但一劫到底是多久,不同的经典有不同的说法,我就不仔细讲了,你理解成一百亿年或一千亿年都行。

死掉的人可以在地狱悔悟。 因为,他们在地狱里死掉了,立刻转生到佛的世界,而佛国的平均寿命是“十劫”。

所以佛陀又说:“我那时候给了这些人十劫的寿命,这怎么能叫杀呢?”

”无我“下的杀人

为什么不能杀生

为什么不能杀生?因为杀戮会制造恶业,任何理由的杀戮都会制造恶业,哪怕是国王执行国法,给十恶不赦的人判处死刑,或者将军在战场上保家卫国,带领士兵杀死敌人,通通不应当。如果有坏人要杀你,你除了杀死对方之外没法自保,那你也不能杀人。

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你可以回想一下《金刚经》里佛陀前世做忍辱仙人的时候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当然,在世俗观念里,一般认为以上这些情况下的杀戮都没问题,非但不是作恶,反而是在行善。国法如果不能除掉坏人,那就是对好人的不公平。
但是借用《俱舍论》的分析,这些世俗观念都是不懂佛法的人才会有的愚蠢想法。这种愚蠢想法还有很多,比如看父母年老多病,病得太痛苦又治不好,就给他们实施安乐死。还有认为毒蛇、蝎子对人有害,所以该去消灭它们,这都不对,都会招来恶报。

普通人最难接受的是,难道在战场上保家卫国还要遭恶报?

“无我”视角

现在请你换到“无我”的视角,把“无我”贯彻到底的话,就可以这么解释:家庭也好,国家也好,都是想象的共同体,都不是独立实体,你把想象的共同体当成独立实体,这就是错误的执念。

你的每一个同胞,包括你自己,同样都是想象的共同体,是“五蕴”的乍分乍合,而不是独立实体。你因为有了“我见”,这才产生了分别心,觉得你是你,张三是张三,李四是李四,其实你把你自己和张三、或者李四甚至是所有的敌人看成一个“五蕴”聚合体都行。

本质上看,你们所有人都是数不清的散碎的元素在数不清的刹那里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分分合合。当你看到邻居家的美女正在被敌人伤害,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你其实看不到美女,你看到的是一堆“革囊众秽”和另一堆“革囊众秽”纠缠在一起,所以,你完全没有见义勇为的理由。

除了“无我”视角之外,还有一个“六道轮回”的视角。六道既然轮回,就意味着杀人永远都杀不死。

“死亡”只是凡人的一种错觉,你可以回想一下《金刚经》灭四相里的“无寿者相”,还有《心经》里的“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还有我一早就讲过的,如果死亡可以终结苦海的历程,那就不用学佛,只要自杀就可以了。

之所以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就是因为轮回无止境。苦海为什么无边,也是因为轮回无止境。死亡绝不是一了百了。

还有一个视角,就是“四法印”当中的“有漏皆苦”。

既然人生无论贫富贵贱统统都是受苦,怎么能说被爱的苦就一定好过被杀的苦呢?让你享受荣华富贵也好,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也好,本质上都是一个“苦”字,就算有一点差别,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常识感从来都是学佛的阻碍。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所谓杀人,意味着把五蕴当中的某一组转移到六道当中的另一个位置,仅此而已。佛陀杀了人,那又怎样?


  1.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大概在古代印度,违法的后果的比死还要可怕,所以这对夫妻才会这样做吧。我还特地去查了《大般涅槃经》历代高僧做的注释,但哪位高僧都没留意这个细节,我们姑且就不深究好了 ↩︎